
重磅|順豐26載:用物流賦能農業產業鏈
我國休閑農業發展條件好,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為休閑農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經濟大環境,城市化水平的加快,城鎮化的推進,城鎮人均消費水平的提高都為休閑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市場,我國地形復雜多變,農業景觀豐富,民俗文化源遠流長,都為休閑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礎,休閑農業的發展前景廣闊。
休閑政策引爆行業
1、鼓勵社會資本
近日發改委、農業部下發《關于推進農業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大力推進農業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簡稱“PPP”),提升農業投資整體效率與效益,為加快農業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這是農業領域首個PPP指導文件。
《意見》提出了農業領域PPP的重點領域與路徑。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物聯網與信息化、農產品批發市場、旅游休閑農業發展。
2、國家支持返鄉人員從事休閑農業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重點是支持發展規模農業、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和各類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3、農產品加工業促進休閑農業發展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作出全面部署。意見提出,加強財政支持,支持符合條件的加工企業申請有關支農資金和項目。
同時,《意見》指出:創新模式和業態。將農產品加工業納入“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培育發展網絡化、智能化、精細化現代加工新模式。引導農產品加工業與休閑、旅游、文化、教育、科普、養生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
休閑農業和鄉村游成經濟社會發展新亮點
隨著城鄉居民休閑消費需求的增多和升級,以及城鄉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休閑旅游經濟呈現巨大的市場潛力,出現以農民為主體,社會資本熱情參與的局面,經營主體更加多元。
各地積極探索與農民互惠共贏的產業發展和利益分享機制,農民不僅僅是流轉土地或做打工仔,有的已通過土地、庭院、設施等資產入股的形式,以股東身份從產業發展中分享收益。不少地方還催生了一批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協會、專業合作社、休閑農業聯盟等新型經營主體,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組織化、規模化程度明顯提高。
各地的實踐證明,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使一些地方農區變成了景區、田園變成了公園、民房變成了客房、勞動變成了運動、產品變成了商品,農村閑置的土地利用起來了,農民閑暇的時間充實起來了,傳統的農耕文化也活躍起來了。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日益成為富裕農民、提升農業、美化農村的朝陽產業。
未來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的空間在哪?
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我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經歷了萌芽、起步,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
總的來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正在發生三大變化,一是從農民的副業變成了農村的新業態,二是從市民的臨時安排變成經常性的生活方式,三是從農業部門的一般性工作變成了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
從今后一個時期看,產業發展勢頭仍很強勁,可以說處于發展黃金期。
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時,就會形成休閑度假的消費需求,休閑消費能力顯著增強,并呈多元化趨勢。
2015年我國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未來20年,我國人均GDP水平將進一步提高,預計居民人均年休閑旅游將超過5次,全國休閑旅游市場規模將超過80億人次,呈爆發式增長。
特別是隨著生活方式的轉變,國家法定節假日的優化調整,帶薪休假制度的逐步落實,以及2.5天彈性休假制度的實施,休閑度假會從少數人的奢侈品,發展成為大眾化、經常性的生活消費方式,休閑觀光大眾化、家庭旅游普遍化必將拉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快速發展。
中央堅持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這為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將成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新一輪發展的強大支撐。
目前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還存在哪些問題?
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機遇與挑戰同在。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作為新型產業形態和消費業態,在快速發展過程中,
1、還存在思想準備不足、基礎設施滯后、服務質量有待提高等問題;
2、整體發展方式還比較粗放,與爆發式增長的市場需求不相適應。
因此,越是面對火爆的市場、高漲的積極性,越是要從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長遠發展出發,加快產業提檔升級,有序發展、健康發展、持續發展,真正把農民勞動生活、農村風情風貌、農業產業特色體現出來,努力把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打造成農民就業增收的新增長極。
因此,休閑農業發展:不能一哄而上
最近,在“海上絲綢之路”與晉江農業文化研討會上,兩岸農業專家一致認為,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要避開是鄉村就能發展鄉村旅游、依靠政府財政資金等發展的誤區。
一位臺灣籍休閑農業經營者他認為,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要進行先期的總體規劃,打出各自的特色和品牌,不雷同。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分析師認為:充分體現農趣、農味、農氣,各個景點旅游線路要打出自己的特色。同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可與觀光工廠、工業旅游相結合,與農民就業相結合,避免旅游產品同質化現象。
專家建議,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還要注意與鄉土氣息、鄉土風貌相掛鉤,注重整體建設,不可盲目而上;政府要做好規劃和引導,景點要做好硬件設施建設和“軟”服務。
同時,特別要把農業生產、參與性體驗性項目加入其中,注重對項目的文化、民俗等方面的挖掘,倡導輕資產運行,降低運行成本;努力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精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線路;實現游客開心、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致富的目標。
實踐者說休閑旅游:需要匠人精神、打造IP內容
北京觀光休閑農業行業協會副會長、北京易通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大美田園農業科技創始人呂彥看來,一部分休閑農莊避免不了的出現慘淡經營的狀況,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市場思維和匠人精神。在當前頗多政策紅利下,農莊應該加速推進一二三產融合,做好產業調整,抓住市場機遇,推進農莊發展。
同時,對于2017年休閑農業行業發展大勢,呂彥有三方面預測。她介紹到,2017年,農業政策紅利轉向,將更加趨向市場;休閑農業井噴還將持續,過熱現象還將顯現;休閑農業將進入利潤拐點年,經營者也更加注重利潤占比;集團化投資將逐漸入局,影響行業格局;新商業模式還將不斷推出。
“善行旅游、康養旅游、智慧旅游是目前鄉村旅游的三個重點關鍵詞。”北京市農村經濟研究中心黨組成員、北京市城鄉經濟信息中心主任劉軍萍在指出,我們需要充分考慮到居住者、旅游經營者、游玩者、政府和中介機構等各個因素,本著負責任的態度,做好善行旅游,更加注重游玩者的體驗和獲得感,推動康養旅游,同時,也要與時俱進,搭乘“互聯網+”的快車,推動智慧旅游走向深入。
在田媽媽CEO要雁崢看來,休閑農業進入IP時代,內容將成為核心競爭力。要雁崢說,IP=具備商業化價值的產品化內容體系,休閑農業經營者需要注重創新,用“不安分”的因子打造“獨立知識產權+獨立認知能力+持續付費+持續收益+延展”等一系列營銷模式,完善休閑農業的專業小圈子,拓展跨界合作下的發展大圈子。
休閑農業4個關鍵點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創始人李劍認為:休閑農業不能離開本地文化、更不能離開農業。經營者需要立足本地資源與文化,進行創造性創意,拔高原有的需求。
1、從本地文化出發
本地文化包括歷史、風俗、習慣,傳承等與文化有關的銜接,并從本地文化里提煉出本地特的特色。
利用文化內涵來構建休閑旅游產品與規劃,休閑農業經營者并把文化植入到整個園區的規劃。
2、從用戶需求出發
休閑!休閑!一定讓消費者得到休息與閑適。
因此,休閑農莊或者休閑園區主題一定要突出、并滿足消費者的某個需求或者特定需求,而且把這個需求放大,讓消費者能樂此不疲。
3、從資源出發
這里所談到資源包括市場、體量、資本等,休閑農業經營者“擁有多少資源就辦多大的事情”。
如果市場不大,做不大;消費體量不大做不大;資本不多,做不大。這個時代“不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時代,是需要科學經營、科學規劃、科學管理的時代,一切都要遵守市場學與經濟學。
4、從解決問題出發
這個怎么講?休閑農業經營者需要解決什么問題?如果只是考慮休閑農業來賺錢,那這個事業能否走多遠,真的需求思考下?
休閑農業到底要解決那些問題?農業行業觀察認為,只有4個方向:
1)農業資源整合
通過休閑農業來快速整合農業資源整合,并嫁接資本、文化、農業等方面的資源,快速激活農業資源。
2)增收問題
如果是政府共同推進休閑農業,那么,吸引返鄉農民工回想創業和增加農民收入就成為休閑農業首要解決的方向。
3)農產品銷售
當農業經營者發展休閑農業的時候,同樣可以促進當地農產品和優質農產品的銷售,并破解農產品滯銷。
4)產業結構性調整
當前農業存在很大的矛盾。尤其是供求關系。如果開展休閑農業就可以擊破農業產業結構,快速拉動本地產業化發展。
案例——緊扣主題與本地特色
案例一、北碚區:花漾棲谷:做春天里的“都市農夫”
花漾棲谷位于重慶市北碚區靜觀鎮大坪村,是靜觀十大鄉村旅游景點之一。占地面積1000畝,拓展面積1000畝,起著南挑農谷溫泉,北肩山里院旅游連接線的重要支撐點的作用。谷內有西湖流水,叢花開放鮮艷奪目,有機水果,生態綠麗景草場山青水繡,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度假圣地。
花漾棲谷以都市休閑娛樂,生態旅游觀光為主題,是具有餐飲住宿,休閑娛樂,采摘、種植體驗,拓展運動等功能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原生態旅游觀光示范區,為水復高新園區做好配套服務。其是集水果采摘、花木銷售等為一體的原生態城郊鄉村休閑農業旅游目的地。
四大主題
1、采摘園植物
棲谷采摘園主要以水果李子為主,春天看花,夏天看果,在果園和背景林之間介于遮蔽和過渡作用,在適當地方種植了觀賞花卉的樂昌含笑、天竺桂等。
2、綠色餐廳區
景區內設有三星級生態花卉酒店、生態農莊、會議接待中心、生態停車場等,該區構建獨特。占地面積3000m,這里環抱山間,餐廳美食以當地特色山貨,推出一系列土家菜式,味道絕佳。
3、三角梅景觀展示區
三角梅,又名九重葛、葉子花等,喜溫暖濕潤氣候,不耐寒,喜充足光照,花期長。三角梅主要種植在主道路兩側,以及用地北邊的山坡上,形成花坡、花湖、花溪景觀區域,打造獨特景觀視點,吸引更多的游客來這里游玩。
4、冷泉區
花漾棲谷里有一個最獨特的擁有上百種中草濾溢出來的山泉泳場,泉水含豐富礦物質和中藥成份,夏天在此暢泳有舒筋活絡,強身健體,美容護膚抗衰老的作用,是吸氧、養肺的好地方。
5、棲湖垂釣區
主要以垂釣觀光、水上娛樂、養身為主、形成水、娛、養、游一體化的垂釣格局,配合局部的草場景觀和綠化地帶,包括設置垂釣長廊, 添加一些服務設施形成一處天然的垂釣休閑觀光場所。
【可借鑒之處】花漾棲谷項目可以生態為突破點,借助養生、綠色農產品、果子采摘的結合,滿足都市消費者的”做農夫”的心理
案例二、澳洲:葡萄酒莊園
澳洲鄉村葡萄酒莊園已成為澳洲本地及世界旅游市場的熱門度假項目之一。
最具特色的當然還屬其葡萄酒釀造業,澳大利亞的葡萄酒蜚聲海內外,以口感好、甜味始終,價格實惠著稱。游客不僅因葡萄酒而來,也因其特色壯麗的葡萄種植園和莊園城。
葡萄酒莊園還圍繞葡萄酒釀造開展了豐富的旅游活動如:葡萄采摘、葡萄酒品嘗、參觀葡萄酒釀制過程、參加酒藝培訓學校等,完美的結合了鄉村產業與鄉村旅游。
【可借鑒之處】以葡萄酒作為突破點,設計與葡萄酒相關的主題活動,包括采摘、品嘗、參觀、學習、體驗為一體的產業化鄉村旅游項目。
案例三、韓國周末農場
韓國發展休閑農業的經典形式為“周末農場”和“觀光農園”。
周末農場以江原道旌善郡大醬村為例:大醬村首先抓住游客好奇心出奇制勝的由和尚與大提琴家共同經營,利用當地原生材料采用韓國傳統手藝制作養生食品的方式制造大醬,既符合現代人的養生學,還可以讓游客親臨原初生活狀態下的大醬村,同時節省資本、傳承民俗文化特色。
此外休閑農業的經營者還特別準備了以三千個犬醬缸為背景的大提琴演奏會,綠茶冥想體驗,赤腳漫步樹林及美味健康的大醬拌飯,增加了游客的體驗性,體現了鄉村旅游的就地取材、地域特色濃郁的同時迎合了修身養性的市場需求,成功的吸引了大量客源。
【可借鑒之處】以“奇”為突破口,和尚與大提琴家共同經營是創意的奇特,配合這樣的理念,開展三千個犬醬缸為背景的大提琴演奏會,是實踐的奇特,再者,將韓國泡菜、大醬拌飯為核心招牌突出鄉土氣息也是鄉村旅游發展的靈魂。
農業行業觀察綜合參考經濟日報等
更多農業重磅新聞、產業報道、干貨案例,500萬三農領域的行業人都在訂閱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縣域農業】湖南省:運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智慧農業】智能無人機將解決“三農”三大痛點..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