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摘 要:簡要介紹了韓國親環境農業在提升農業生產能力、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提升農產品質量等方面的發展經驗,以及在智能農場循環農業研究、熱帶作物種植技術研究、未來農業專業人才培養等領域的先進理念和技術。結合國內發展現狀,提出了3項發展建議:加強農業科技人才培養,推進植保體系建設;完善農業補貼制度,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加強宣傳引導監管,促進綠色農業發展。
2019年9月23—27日,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組團赴韓國進行為期5 d的訪問交流和考察調研。代表團先后走訪了韓國農村振興廳農村支援局、智能農業機械教育館、全羅南道農業技術院、慶尚南道農業技術院、古城郡農業技術中心、巨濟農業技術開發院以及釜山廣域市農業技術中心等單位。期間,代表團就韓國親環境農業和未來農業發展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調研。韓國高度重視親環境農業發展,經過多年實踐,韓國農業生產水平和農民生產積極性不斷提高,糧食生產供應充足。據了解,通過近年來的持續研究,目前在減少化肥、農藥使用的情況下,親環境水稻產量上升至與普通水稻產量持平,一方面提升了農產品質量、保障了韓國糧食供應、緩解了產能過剩,另一方面減少了對土壤和水資源環境的污染,農業可持續生產能力明顯提升,實現了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環境的改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顯著提升。
1、韓國的親環境農業
韓國與中國同屬東亞地區,其資源條件和發展路線有很多相似之處,發展經驗有許多值得中國借鑒。韓國的親環境農業與中國所提的生態循環農業、綠色農業較為相似,主要目的都是尋求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親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生產、環境保護、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民增收。
1.1 親環境農業發展背景
韓國現代農業發展較早,在現代農業帶來高效勞動生產率和豐富物質產品的同時,也較早遇到了生態危機,如化肥和農藥過量使用,土壤資源惡化,水資源污染等,一方面使農業可持續生產能力降低,另一方面也對農產品質量產生威脅,并讓其農業的國際競爭力受到削弱[1]。為了應對生態危機,解決農業污染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韓國政府首先通過立法對農業生產進行規范,大力推進親環境農業發展,于1997年發布《環境農業培育法》,并將1998年定為“親環境農業元年”。此后,該法經過多次修訂,2001年修改為《親環境農業培育法》[2],2009年修改為《親環境農業促進法》,為促進親環境農業發展奠定了制基礎。
1.2 親環境農業定義及分類
親環境農業是指不使用合成農藥、化學肥料以及抗生素、抗菌劑等化學材料或使用量最少化,以及通過農、畜、林業副產物的再利用,以達到維持和保全農業生態系統及環境,并且生產安全的農畜林產物的農業。根據生產方法及使用材料,親環境農業主要分為有機農業和無農藥農業。其中,有機農業是指生產過程中不使用農藥和化學肥料;無農藥農業是指生產過程中不使用農藥,可以使用化學肥料,但化學肥料的使用量僅為原來的1/3。值得注意的是,韓國的農藥并不包括我們國內所指的生物農藥,也就是說親環境農業是可以使用生物制劑對病蟲害進行防治的,但同時對生物制劑也劃定了一個范疇,只有100種生物制劑可用于親環境農業生產。此次調研時了解到,在水稻生長期間,親環境生產技術一般一個生長季會噴施3~5次生物制劑。
2、韓國促進親環境農業發展的主要舉措
2.1 加大生產環節補助力度,政府引導銷路
韓國農業發展從以產量為主轉變成以質量為主階段,更加重視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為了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韓國政府一方面對親環境農業生產環節進行大力補助,減少農民成本投入;另一方面政府引導銷路,農產品銷路多、收益高。
(1)種植生產補貼高。以全羅南道為例,全羅南道有43 256 hm2農作物是親環境生產,占整個韓國親環境農業的55%,具有一定代表性。農民每種植1 hm2水稻,國家財政就會補貼120萬韓幣,相當于7 200元人民幣;種植其他農作物,國家補貼大約合9 000元人民幣。
(2)生產資料補貼多。如國家給企業一定補貼,企業將秧苗以低于成本的價格賣給農戶;生產過程中用到的農機具也由國家單位以遠低于成本的價格租給農戶,并免費培訓。古城郡是韓國少數有親環境農業研究所的縣,以古城郡為例,農機具租賃價格一般每天9 000韓元,約合人民幣55元,從機械開始使用到報廢,收取的總租賃費一般僅為農機具購買價格的2%,其他費用都是由國家補貼。
(3)農產品收益高。為支持親環境農業生產,《親環境農業促進法》中規定,要求國家機構和團體需優先購買親環境農產品。據調查了解,韓國政府以高價收購親環境農產品,免費提供給小學生和中學生,并積極引導親環境農業生產基地與首爾簽訂指定派送協議,確保銷路暢通。另外,在政府的積極宣傳下,韓國民眾都比較重視食品安全,愿意購買親環境農產品。以大米為例,親環境生產的大米比普通大米貴60%,但韓國民眾大多仍愿意購買親環境大米。
2.2 嚴格生產規程,強化標識管理
親環境農業生產有嚴格的生產規程,在售賣親環境農產品時必須在包裝、容器上注明親環境農產品的標志。如有非法取得親環境農產品的標志、將普通農產品標注為親環境農產品、在親環境農產品中混入普通農產品、張貼類似親環境農產品標志等行為,將取消該農戶及該農戶所在整個機構的親環境農產品認證;并根據輕重程度進行處罰,輕的處罰300萬韓元,合人民幣約1.8萬元,重的處3年以下拘役或3 000萬韓元,合人民幣約18萬元。因一個人行為不當會造成整個團體的親環境農產品認證取消,導致沒有國家補貼、出售價格低,可見違法成本之高,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生產者之間的相互監督,有效保障了農產品質量安全。
3、韓國未來農業研究
訪問期間,韓國超前的未來農業研究令人印象深刻。從提高能源利用率,到應對氣候變暖,再到未來農業專業人才培養,韓國政府未雨綢繆,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開展未來農業技術研究。
3.1 智能農場循環農業研究
為提高能源利用率,減輕環境污染,韓國政府鼓勵農場生產用電不用油。一方面通過補貼減少農民用電成本50%左右,比如全羅南道政府用100元購買電力,賣給農戶僅需38元;另一方面加強能源循環利用研究,通過研究太陽能板面積、蓄電池容量、農場生產各環節耗能等參數,以及生產廢棄物再利用等技術,減少能源浪費,提高能源利用率及生產經濟效益。
3.2 熱帶作物種植技術研究
據韓國專家研究,近40年來韓國日平均氣溫上升了1℃,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夏季將繼續變長,冬季變短。初步預測,2090年夏季日數將比1990年增加20 d,秋季增加14 d,春季增加2 d,冬季減少36d,農作物的種植制度也將隨之改變。為應對全球氣溫升高,近年來韓國致力于熱帶農業生產技術的開發與研究,以備未來之需。據調研,韓國各級政府都投入大量資金開展相關研究,如農村振興廳研究咖啡種植技術;全羅南道農業技術院設立專門實驗室、大棚研究芒果種植技術;慶尚南道古城郡農業技術中心研究香蕉、芒果種植技術;巨濟農業技術開發院地處韓國南部,更是投入巨資,種植東南亞熱帶植物。
3.3 未來農業專業人才培養
韓國非常重視未來農業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由農業技術教育中心(ATEC)建設先進的農業教育現場,每年邀請優秀的世界級專家為韓國農民傳授新知識和經驗。此次訪問的慶尚南道擁有韓國最大的設施蔬菜生產基地———自動智能溫室生產基地,該基地溫室運用了自動化環境調節系統、循環式水溶液控制系統、地熱冷暖系統等最先進技術,開展從作物栽培到收獲全過程的綜合系統尖端技術教育,重點培養農業專業人才。
4、啟示和建議
4.1 加強農業科技人才培養,推進植保體系建設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農業科技人才更是強農富農的根本。在韓國調研發現,韓國農技推廣體系健全,各級農業部門人員多、素質高、服務農民意識強。相比之下,近年來我國植保隊伍人數偏少、年齡偏大,且知識老化,在服務經濟作物、服務新型經營主體、現代技術應用能力等方面明顯弱化,再加上條件保障和機構職能的弱化,嚴重影響了植保隊伍穩定和植保能力提升[3],加強人才培養迫在眉睫。建議加強政策引導,在植保機構設置、農業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向社會釋放重視農業、重視植保的積極信號,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植保事業。加強培訓力度,對在崗在編的植保人員每2~3年進行1次輪訓,定期舉辦培訓班,及時更新知識,提高技能,切實提高為農民服務的能力。加強條件保障,從提供必要的交通工具、專用監測設備、人性化的野外工作服,到提高植保人員待遇,再到加快自動化、智能化新型測報工具的研發應用,減輕植保技術人員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積極性,做到留得住人,更留得住心。
4.2 完善農業補貼制度,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
農業補貼是政府對農業支持和保護的重要手段之一,對保障糧食安全、提高農民收入、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韓國已進入工業反哺農業階段,政府非常重視農業補貼,補貼力度大,補貼惠及從種到收的各個生產環節。比如農民種植水稻,政府提供的秧苗價格低于成本價,租給農民農機具的價格低于成本,賣給農民的生產用電低于成本,高價收購農民生產的稻米等,對于種植政府提倡的親環境水稻的農戶,政府給予的補貼更高,農民生產積極性高。相比之下,當前我國處于工業反哺農業的轉型期,國家也非常重視農業補貼,2019年提出的惠農補貼政策就有9項,包括農業支持保護補貼、綠色農業循環農業補貼、糧豆輪作補貼、農機購置補貼、重金屬污染治理補貼、棉花目標價格補貼、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補貼、深松作業補貼等,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仍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補貼力度有限、補貼機制有待完善。盡管近年來國家補貼力度加大,但與快速上漲的農用生產資料價格相比,仍顯不足。目前土地流轉種植現象比較普遍,補貼政策在操作的時候一般租入土地的農民拿不到補貼,而租出土地的農民不種地卻拿補貼。我國可以借鑒韓國在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上的一些做法,加大補貼力度,改進補貼方式,尤其要加大對糧食主產區和種糧大戶的補貼力度,確保補貼能完全彌補當年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上漲,將財政補貼伸展到生產過程中,直接減少生產者對生產資料的投入,形成種糧才有補貼的良好氛圍,真正發揮補貼的作用。
4.3 加強宣傳引導監管,促進綠色農業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消費者對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的需求越來越大。但由于我國對綠色農業生產、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等宣傳推廣和普及力度不夠大,造成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存在很大的信息不對稱,個別地方出現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不良信息被迅速擴散、不斷放大,一定程度上影響消費者對生產者的信任度和綠色農業的發展。從韓國親環境農業的發展經驗來看,加強宣傳引導監管是促進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措施。
(1)加強對消費者科普宣傳推廣,充分發揮主流媒體和互聯網新媒體的作用,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普及綠色農業生產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宣傳推廣安全優質高效農產品生產經驗,對大眾關注的一些虛假信息及時進行澄清。
(2)加強對綠色農業生產的引導,在政策上給予綠色農業生產更多的支持,比如向韓國一樣,給綠色農產品生產者更高的補貼,在生產資料的使用上給予更多的優惠,在綠色農產品的銷售上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讓綠色農業生產者有利可圖。
(3)加強對生產者的監管,制定更為嚴格的綠色、有機產品的生產準入政策,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對弄虛作假者加重處罰力度,令弄虛作假行為處于“不敢、不能、不想”的控制中。只有生產出消費者認可的有機農產品,獲得消費者的信任,綠色農產品才有出路,綠色農業才能持續健康發展。
來源:中國植保導刊
作者:陸明紅 劉萬才 趙清 鄒壽發 周晨 Roh Hyeong Ⅱ 金春香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廣東省農業有害生物預警防控中心 江蘇省植物保護植物檢疫站 韓國農村振興廳農村支援局
作者簡介: 陸明紅,農藝師,主要從事農作物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劉萬才,推廣研究員,主要從事農作物病蟲測報及信息化研究工作。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97 篇
瀏覽:37419 次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縣域農業】湖南省:運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智慧農業】智能無人機將解決“三農”三大痛點..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